各位新聞媒體傳播的前輩與同行們,恭喜大家9月1日記者節快樂!
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記協)也適逢在30年前的3月29日青年節成立,並在當年91記者節舉辦台灣首次以新聞工作者為主體的大遊行,早期前輩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在那個新聞自由剛萌芽的年代,為了工作權、勞動權、採訪權乃至記者人身安全等各項基本權益,積極爭取與奉獻。如今記協幹部已改選至第17屆,身為後輩感銘在心。
如今記協走過30個年頭,昨天(8/31)特地邀請歷屆幹部與工作人員回娘家,在老地方與過往一起打拼的夥伴相聚及懷舊,很高興包含何榮幸創會會長,以及蘇正平、曾明財、呂東熹、莊豐嘉、林朝億、李志德、鄭超文等歷屆會長皆排除萬難、不辭千里從各方蒞臨,加上歷任重要幹部、秘書長、秘書等人數10人熱情參與,看著眾人許久沒有回到的記協辦公室,彼此久違相聚,讓現場倍感溫馨。
同時,記協也感謝昨有來自各方的友會代表一同參與30週年慶,包含台灣外國記者會(TFCC)副會長戴達衛(David Demes)、卓越新聞獎執行長陳靜雲、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貞玲、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許雅荏、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張春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兼執行長邱家宜等,大家共襄盛舉讓記協蓬蓽生輝。
昨日活動現場,為讓前輩們了解現況,先由現任會長吳柏軒,簡報記協目前概況及未來工作報告,隨後邀請早期是電視台主播的北藝大副校長劉蕙苓老師,向在場來賓報告「30年新聞工作者的變遷」,從1994年到2024年的從業人員的人數、性別比、薪資水平與國民所得比較等,提供專業分析。雖然發現現今新聞產業比早期不景氣,年輕記者工時長、壓力大,薪水卻不如網紅多,但專業記者帶來的信任價值,仍非常重要。
活動繼而再透過3方座談,由何榮幸創會會長、吳柏軒會長加上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張時健老師,共同探究「從記協30年歷史看當代新聞自由挑戰」,何榮幸會長暢談創會初衷,以及記協成立時內部面對的「專業」或「工會」等路線之爭,最後發現兩路線融洽,並迄今皆具成果,然新時代新聞自由的挑戰須面對社會大眾對於新聞的信任問題;吳柏軒會長則簡述過去與現在的新聞工作皆有不同挑戰,感激前輩努力讓後輩享有自由成果,而現今新聞自由與信任等挑戰,則需透過一步步社會參與,來重建記者的專業形象與價值,可透過推動媒體識讀、協助網路新聞自律等,重新形塑媒體價值。張時健老師則舉近10年美國與台灣媒體受聘記者人數差異,點出美國受數位化衝擊大砍傳統媒體人力,台灣卻未見此趨勢,認為新聞專業在台灣仍具可持續性,並調查發現自主性更高的記者有更正向的職業發展。
蘇正平董事長昨也再次提醒,記協具有工會性質,不僅新聞專業,更著重勞動權益,強調當初記協申請加入國際記者聯盟(IFJ),就是需以「工會」身分加入。諸多前會長、秘書長及幹部等也紛紛踴躍發言,或聊早年開會秘辛,或看見現今媒體大環境並提供建言等,也提及部分未能出席的重要幹部如陳曉宜前會長當年承受各方壓力的辛苦等,諸多寶貴意見,將使記協未來每一步都帶著前輩的祝福,持續精進茁壯。
記協也將秉持30年來前輩累積的傳承,持續發揮成立宗旨及精神,維護並促進所有印刷、廣播和電視新聞媒體記者、編輯及其他新聞從業人員之職業、法律及社會權益,並爭取新聞自由、提升專業水準,保障新聞工作者之獨立自主,以落實新聞媒體作為社會公器之責任。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第17屆全體幹部與秘書處
2025年9月1日